羽毛球冠军到西藏支教,他教400学生新运动却舍不得走
发布时间:2025-10-24
刘安地站在西藏山南职业技术学校的操场上,手里握着羽毛球拍,笑得像个大男孩。过去一年,他在这片高原土地上教书、打球、做科普,把青春的热情洒在了孩子们身上。他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羽毛球队的队长,拿过无数奖牌,如今却说,山南的这群学生让他学会了比冠军更珍贵的东西。
刘安地的羽毛球故事从九岁开始。那时候,他在湖北宜昌拿下青少年锦标赛男单冠军,之后又在湖北省各种比赛中称霸。高中时,他带领校队拿下全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男团冠军。2020年,他考进北航,成了高水平羽毛球队队长。刚进校两个月,他就横扫首都高校羽毛球锦标赛,拿下北航历史上第一块男单金牌。这块金牌,直到现在还是北航羽毛球男单的唯一荣誉。
团体赛的压力让刘安地印象深刻。场上每一次挥拍,都不只是为自己,还要为队友拼尽全力。队友在场边喊加油的声音,总是能让他瞬间充满力量。2021年,他和队友一起卫冕北航羽毛球队团体亚军。2023年,他又在全国高水平模拟赛中以全胜战绩拿下第一。这些成绩让他成了校园里的明星,但他没停留在奖牌的光环里。
在北航读书时,刘安地不只忙着打球。他组织体育教学,开设羽毛球公众号,还拍了体育宣传视频,浏览量破千万。他的努力被学校看在眼里,得了“北航榜样”和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”。他说,学校给了他很多,他想用自己的特长回馈大家。学习上,他也从不含糊,34门课成绩超过90分,专业排名第三,拿了一等奖学金。

2024年,刘安地加入北航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,来到西藏山南职业技术学校教语文和体育。刚到拉萨时,高原反应让他喘不过气,走几步就累得不行。队友抱着氧气瓶吸氧的样子,让他忍不住想笑,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。山南离拉萨不远,坐火车不到一小时,但他面对的挑战却不小。
站上讲台的第一天,刘安地有点懵。学生们调皮捣蛋,根本不怕老师,他的“严肃”人设没几天就崩了。这里的孩子大多学畜牧、保育等专业,对文化课兴趣不大。但刘安地没放弃,他调整了策略。教唐诗宋词时,他顺便讲点历史故事;教近代史时,他带学生看电影、画战役图,聊爱国的事儿。有时,他干脆拿出一节课跟学生聊大学生活,讲北京的见闻,鼓励他们去外面的世界看看。
刘安地发现,孩子们对新东西充满好奇。他们听他说外面的世界,眼睛亮亮的,像是看到了未来的希望。他觉得,支教不只是教课本知识,更是给孩子们带去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。他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,学生们爱跟他开玩笑,他也乐在其中。慢慢地,他成了孩子们的大哥哥,而不是那个板着脸的老师。
除了教课,刘安地还想让孩子们接触更多。他牵头搞了个“心系雅砻 科创未来”的项目,联合全国多所高校,给山南近十万中小学生做科普。从航空航天到物理小实验,从计算机到无线电,他和队友们把新奇的知识带到课堂。孩子们做水火箭、玩飞机模型,开心得不得了。这个项目还拿了西藏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铜奖。刘安地说,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被点燃了,这比拿奖更让他高兴。

刘安地还把羽毛球带到了山南。他发现当地几乎没人打羽毛球,孩子们更熟悉篮球和足球。于是,他开了“七彩格桑 周末小课堂”,教孩子们从握拍开始学打羽毛球。当地团市委支持他,提供了场地和装备。他教了400多个学生,看着他们从不会打到能接几个来回,他心里特别满足。他说,羽毛球不只是运动,更是教孩子们坚持和努力。
支教快结束时,刘安地心里开始舍不得。他担心自己走后,孩子们刚学的羽毛球会不会没人继续教。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练球的日子,知道坚持才能有收获。他希望羽毛球能在山南扎根,让更多孩子爱上这项运动。离开那天,他没跟孩子们多说告别的话,只是不想让他们看到自己难过。

回到北京后,刘安地常想起山南的日子。他笑着说,如果有机会,他一定还会回去。他觉得自己这一年像是种了一棵树,虽然现在还小,但总有一天会长大。他希望孩子们能带着他教的知识和热情,走得更远。
刘安地的故事让人感动。他从羽毛球冠军到支教老师,用自己的努力和热情,改变了山南孩子们的课堂。他教的不只是书本和运动,还有对未来的希望。这样的年轻人,让人觉得世界会更好。你觉得呢?如果是你,会不会也想去山南看看,陪孩子们打一场羽毛球?


